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资讯 > 常见问题

秋季养生,这三点一定要注意

作者:山东弘艺家具板厂家发布时间:2023-08-07 15:17:48

我国地域广阔,南北自然环境、气候差异较大,人体体质自有不同。深秋气候转变,人体随之发生相应变化,是发病较多的时节,尤以呼吸系统、消化系统疾病多见。


《黄帝内经——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篇》:秋三月,此谓容平。天气以急,地气以明,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,使志安宁,以缓秋刑,收敛神气,使秋气平,无外其志,使肺气清,此秋气之应,养收之道也;逆之则伤肺,冬为飧泄,奉藏者少。


在“多事之秋”,我们更应注重养生保健,这三处学起来,做到防病于未然。


01


秋季邪气


1.“秋老虎”


立秋后看似天气转凉,事实上岭南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,艳阳高照,早晚气温虽较夏天凉爽,但中午热气逼人,这就是“秋老虎”在肆虐,易耗气伤津。


2.秋燥


燥为秋之主气,肺主气司呼吸,开窍于鼻。秋燥之邪多从口鼻而入,易伤肺,引起支气管炎、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发作。好多人觉得一到秋天皮肤变得紧绷,毛发干枯无光泽,口唇干燥起皮,咽喉干、痒等症状,这都是秋季燥气当令造成的。


3.秋泻


秋天气温适宜,病菌繁殖快,食物容易腐败变质,人们仍习惯于夏天的饮食习惯,喜喝冷饮,喜食瓜果;秋天胃肠道激素分泌产生变化,蠕动增加,胃肠功能有所下降,所以容易腹泻。


4.秋乏


入秋天气渐凉,人体开始进行自我调整,各种生理功能渐趋平衡,但炎夏造成的能量消耗未能完全恢复,不少人感到浑身疲软无力、精神疲惫、倦怠、睡意连绵、呵欠不断,食欲增强却又不易消化,这种现象被称为“秋乏”。


5.秋愁


“立秋”后凉风急,白露生,寒蝉鸣,“霜降”后北方大地草木凋零,万物败落,自然界出现萧条、凄凉景象。因此在秋天就特别容易引起人们悲愁、忧郁的情绪,这就叫“悲秋”。若调养不当,悲秋过度,就容易引起抑郁症及情志疾病。


02


秋季养收


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指出“使志安宁,以缓秋刑,收敛神气,使秋气平;无外其志,使肺气清,此秋气之应,养收之道也。”此时正值由热转凉的时候,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,顺应四时养生要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,秋天要突出一个“收”字。


起居有常 早卧早起


秋应肺气,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转向收藏,人应早睡而顺应阴精的收藏。秋季天气寒热多变多燥,重在养肺,使阳气收敛。“春捂秋冻,不生杂病。”秋天气候转凉,穿衣要有所控制,遇凉不要立即添衣(体质虚弱者、儿童、老年人除外),适当秋冻是一种有效的养生方法。


饮食有节 少辛增酸


秋气燥,《仙神隐书》主张入秋宜食粥,粥可养胃健脾止泻。秋季饮食,宜“省辛增酸”,过食辛辣则发散而易伤津,酸先入肝而主收敛,适当食之以养阴润燥。多喝白开水,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生津润燥。少吃辛辣煎炸之品避免辛辣助燥伤阴,少吃瓜类水果避免寒凉伤脾。


不妄作劳 登高望远


秋高气爽时节是锻炼身体的好时期,不过运动锻炼要因人而异,青壮年可爬山、打球等,老年人可散步、太极拳、五禽戏等。随着天气渐冷,深秋时节要适当“春捂秋冻”,增强耐寒能力。


形与神俱 安神宁志


秋日自然界的萧瑟景象,易使人触景生情,特别是老年人更易引起心中凄凉垂暮之感,勾起忧郁之情。故老年人应调节秋日的情志,多外出散步聊天或登高望远等秋游活动,以缓解萧瑟秋季对人心情的负面影响。


03


润肺健脾食谱


莲子百合银耳汤


材料:莲子15克、鲜百合30克、水发银耳30克、鸡蛋1个、白糖适量。


做法:将莲子去芯,水发银耳去根、去杂洗净,撕成小片,与百合同放在砂锅内,加适量清水,文火煮至莲子肉烂,再加入鸡蛋、白糖。鸡蛋煮熟后即可食用。


功效:滋阴润肺,宁心安神。


小米山药粥


材料:山药80克、小米50克、红枣5个。


做法:将山药洗净捣碎或切片,红枣洗净待用。将山药、小米、红枣放入锅中,加适量的清水,用大火先煮沸,转小火煮约约半个小时,至粥稠软烂即可。


功效:健脾止泻,益气养胃。

推荐产品
最新资讯: